为全面展示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讲述全省各县市区牢记嘱托,增强发展信心,跳起摸高干事业,满弓紧弦开新局,以“强县域”为富民兴陇蓄力赋能的生动实践,省政府新闻办组织举行“改革进行时 县区在落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4月15日上午为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平凉专场,平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雄韬围绕“聚力建设‘三区一城市’ 奏响县域经济发展最强音”介绍相关情况。崇信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小平进行了答记者问,具体如下:
中国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崇信县作为工业主导型县域,请问在“强工业”方面的思路是什么?有哪些布局和规划?
平凉市崇信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小平
刘小平:
感谢您的提问和媒体朋友们对崇信的关心和支持。
崇信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传统工业大县,属于全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黄陇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陇东综合能源基地的重要支撑区。已探明煤炭储量18.8亿吨,现有生产矿井9对、在建矿井1对,发电企业1家,煤炭核定生产能力1290万吨,火力发电能力72亿度,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半壁江山”。近年来,我们坚决落实省委“四强”行动部署,扎实做好“五量”文章,按照“稳步扩煤、加快转电、壮大轻工、布局新能源”的发展思路,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工业经济发展呈现“新旧”协同、结构趋优、质效齐升的良好态势。在全省56个工业主导型县域中,崇信的综合评价排名从2021年第30位到2023年跃升到第17位,进步十分明显,工业集中区也在去年晋升省级开发区,跑出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关于今后布局和规划,我们将锚定打造全省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区的使命任务,按照省市县《强工业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聚力打好“区位牌、资源牌、生态牌、崇信牌”,不断增强工业主引擎的核心动力。到“十四五”末,工业增加值突破45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60%以上;“十五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8%以上。
一是坚持稳步扩煤,夯实“强工业”根基。深入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煤炭增储上产倍增行动,加快周寨南煤矿建设和川里、周寨北、大兴东等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稳步提高现有矿井产能和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到“十四五”末,煤炭产量达到900万吨,产值达到40亿元以上;预计到2030年,煤炭产量突破1000万吨,产值达到45亿元以上。
二是坚持加快转电,巩固“强工业”优势。充分发挥煤电联营优势,积极争取崇信电厂二期,统筹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实现60%以上的煤炭就地转化利用。依托陇电入鲁等工程,打通电力外送通道,扩大火电上网电量,推动企业多发多送。到“十四五”末,发电量达到50亿度,产值达到16.7亿元以上;预计到2030年,发电量达到60亿度,产值达到21亿元以上。
三是坚持壮大轻工,延伸“强工业”赛道。近两年,我们招商引进河北保定雨森集团和云南红河丰业公司,分别投资45亿元和6.8亿元实施了纸制品、豆制品加工项目,轻工产业实现破冰布局。今后,我们将围绕打造西北地区最大的纸制品和豆制品生产基地,继续招引一批纸箱包装、塑料彩印、食品深加工等延链补链项目,促进轻工产业集聚成群。同时,抢抓全省打造国家向西开放战略通道机遇,积极寻求与国际物流集团、跨境电商企业的合作,依托中欧班列和兰州等国际陆港,促进纸制品、豆制品辐射西北、外销中亚。到“十四五”末,轻工产业产值达到16亿元;预计到2030年,产值达到35.6亿元以上。
四是坚持布局新能源,拓展“强工业”空间。抢抓低碳赛道,积极追风逐日,推动北塬风电项目并网,加快南塬风电资源开发,稳步推进分布式光伏发展和天然气进企业、进厂矿,并布局建设一批充电桩和风光一体式路灯,实现清洁能源对传统能源的稳步替代。到“十四五”末,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80MW,产值达到1亿元;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260MW,产值达到1.8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