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整2015年全县财政收支预算的报告
崇信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全县公共财政收入预算2.86亿元,财力确定为6.24亿元,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2015年全县公共财政支出安排6.24亿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现,年初预算中对部分重大项目资金的需求量及各类政策性增人增资所需资金估计不足,部分科目具体支出不够准确,在不超过原定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总额的情况下,为确保全年各项事业有序发展,资金效益得到充分发挥,需要对全县年初财政收支预算进行调整。
一、全县财政收支情况说明
2015年度全县公共财政收入预算28626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33956万元(包括提前下达省市专项10023万元),政府性基金调入公共财政预算49万元,全县财政收入总额为62631万元,剔除上解上级支出203万元,全县公共财政支出预算为62428万元。
二、县级财力情况说明
全县财政收入总额为62631万元,剔除提前下达省市专项10023万元,县级财力确定为52608万元。县级财力减去上解及专项等支出9748万元(其中:专项上解203万元、专项转移支付4322万元、教育费附加1621万元、非税罚没收入预算安排3587万元,政府性基金调入15万元)后,实际县级可安排财力仅为42860万元。
三、公共财政支出分项目调整情况:
由于省级提前下达的专项指标及部分财力性资金19771万元均有明确用途,不予调整,现将县级可用财力安排的项目调整如下:
(一)人员经费调整情况
① 2015年增加财政供养人员162人、工资基数上调,预计全年工资总量增加1602.24万元;②预留14个月调整津贴补贴标准增资1400万元;③省级招考录用万名大学生人数增加57名,县级补助部分增加50万元;④三支、四支生工资及医疗保险增加78万元。⑤新增消防队高危行业人员补助9.5万元;⑥提高村社干部报酬(村干部人均1.3万元)增加165.08万元;⑦社保、计生、民政、残疾人等事业方面补助标准均有政策性提标,增加231.31万元;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缺口246万元;⑨预留正常增人及政策性增资2000万元,较上年增加800万元。需要说明的是:对有些难以确定的支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实行据实列支。
(二)经常性业务费调整情况
新增交警队、金融办、机关事务管理局、道路运输管理局4个单位公用经费52.2万元;增列社区工作经费36万元;村级公用经费安排158万元(提标后2万元/村);安排乡镇(园区)“人大代表之家”及主席团工作经费及代表活动经费42.5万元;乡镇纪委监察工作经费24万元;六乡镇及铜城管委会防火经费7万元;乡镇交管站、村交管室工作经费23万元(锦屏镇5万,铜城工业园区及其他乡镇各3万)。
(三)县级专项调整情况
1.公共服务类专项预算2102万元,其中:2014年全县责任目标考核兑现及各种奖励260万元;人才工作经费100万元(据实列支);安全生产专项45万元(据实列支);政府购买社会力量服务专项资金250万元;县长金融奖17万元;食安委工作经费20万元;大型会议费80万元;接待费220万元(含接待办100万元);公共事务专项500万元;项目前期及配套费200万元;应急救灾资金 50万元;工业、非公经济发展资金100万元;农民工工资应急资金10万元;造林绿化专项50万元;专网租赁费136万元;基层党组织建设专项经费64万元。
2.农业专项预算2256.48万元,其中:一事一议”项目县级配套395万元;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110万元; 公共运行维护机制县级配套资金10万元;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50万元(据实结算);能繁母猪县级配套28.5万元;农村危房改造180万元;农业发展资金1300万元(含“美丽乡村”建设县级配套资金2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150万元;土地租赁费预算32.98万元。
3.科教文卫及旅游专项预算505.65万元,其中:营养餐改善配套费55万元;校车工程配套8万元;教师节奖励费20万元;教育系统继续教育经费41.65万元;农村合作医疗配套81万元(农合局);旅游文化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
4.其他必列支出安排1545万元。
地方政府债券还本付息430万元; 2015年下岗失业及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地方25%贴息资金55万元;畜牧业和蔬菜产业发展贷款县级贴息资金120万元; 2014年涉农贷款增量奖励15%县级配套56万元;代征经费130万元(社保基金征收手续费30万元、税收代征手续费100万元);价格调节基金及税收分成等304万元(国税、地税稽查经费各2万元;价格调节基金、税收增长及超收分成300万元);偿债资金450万元。
5.预备费500万元(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灾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
四、公共财政支出分科目调整安排为: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835万元;国防支出7万元;公共安全支出2556万元;教育支出15835万元;科技支出273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80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220万元;医疗卫生支出6699万元;节能环保支出3227万元;城乡社区支出760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7582万元;交通运输支出658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支出327万元;商业服务支出159万元;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283万元;住房保障支出829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240万元;预备费500万元;国债还本付息430万元;其他支出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