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五届二十一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三新一高”要求,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力以赴强产业、夯基础、增动能、优环境,经济取得了较快增长,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经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2.0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3亿元,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148.22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14亿元,增长6.4%。
一是农业生产稳中向好,生猪增长较快。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0.58万亩,增长0.29%。粮食播种面积27.07万亩,增长0.14%。粮食总产量6.25万吨,增长1.93%。其中,夏粮产量2.28万吨,增长7.4%;秋粮产3.97万吨,下降1.2%。
全年苹果面积3.97万亩,下降1.45%。苹果产量3.45万吨,增长12.14%。蔬菜面积增长21.8%。蔬菜产量增长21.3%。瓜类面积0.27万亩,增长27.6%。瓜类产量0.41万吨,增长12.41%。
全年牛、猪、羊存栏比上年分别增长30.81%、15.69%、5.9%。牛出栏下降19.59%,猪出栏增长34.73%,羊出栏增长3.57%。
二是工业生产稳步增长,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全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3%。分三大门类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36.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7%。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全年原煤产量增长13.3%;火力发电增长2.6%;混凝土产量增长3.1%;矿厂机械产量增长31%;饲料产量增长87.2%。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基础设施投资强劲。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9%。全年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12个,完成投资增长105.36%;500-5000万元项目50个,完成投资增长 29.14 %。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1234万元;第二产业投资46708万元;第三产业投资156658万元。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占固定资投资的5.2%、21.7%和73.1%。
全年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投资下降44.3 %。房屋施工面积增长5.59 %。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1.4%。
全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1.36亿元,增长13.4%。
四是消费市场加快恢复,服务业企稳回升。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324万元,比上年增长15.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779.9万元,增长7.0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544.1万元,增长36.45%。按消费类型统计,餐饮收入2195.8万元,增长15.82%;商品零售额50128.2万元,增长15.4%。
全年批发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3917.6万元,比上年增长12.4%;零售业商品销售额24901.0万元,增长19.29%;住宿业营业额944万元,增长18.5%;餐饮业营业额7887.5万元,增长19.69%。
五是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金融贷款稳中有增。全年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8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税收收入2.83亿元,增长18.3%;非税收入0.55亿元,增长39.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49亿元,同口径增长15.5%。
年末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1.4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22%。其中,个人存款41.38亿元,增长13.04%。各项贷款余额34.36亿元,下降0.2%。其中,短期贷款5.68亿元,增长1.55%;中长期贷款28.67亿元,下降0.54%。
六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140人,完成年任务的101.9%;城镇登记失业率3.86%,控制在4.5%以内,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1万人,创劳务收入5.86亿元,分别占年任务的105%、117.2%,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55人,占年任务的118.3%。
全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79元,同比增加2722元,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80元,同比增加1008元,增长10.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3.84,比上年缩小0.12。
总的来看,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亿元大关、实现新突破。但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经济恢复制约因素仍然较多。2022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县委十六届三次全会精神,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不断加快实体经济培育,持续推动经济稳中向好、稳步提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