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技术创新中心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

平凉市技术创新中心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贯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甘肃省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实施方案》(甘政办发〔2016〕211号)和《甘肃省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实施方案》(甘科计〔2018〕3号),加快平凉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依据《甘肃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甘科计规〔2018〕5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平凉市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技术创新中心”),是指聚焦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工程化技术研究,推动科技研发、技术集成和成果转化,依托高校、科研事业单位和企业等组建的市级新型研究开发机构,是市级科技创新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技术创新中心功能定位是以支撑全市重点产业发展为目标,以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应用为核心,与产业和区域创新发展有机融合,强化技术扩散与转移转化,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技术创新中心的申请、评审、认定、评价、运行等管理服务工作。

    第五条 市级各类科技计划应按照项目、平台、人才相结合的原则,优先委托技术创新中心承担。

 

第二章

 

    第六条 市科技局是技术创新中心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技术创新中心发展方针和政策,编制发展规划。

    (二)制定技术创新中心认定管理办法,指导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和运行。

    (三)负责技术创新中心的认定、调整优化和合并撤销。

    (四)组织对技术创新中心的评估和检查。

    (五)对条件成熟优势明显的市级技术创新中心,择优推荐申报省级技术创新中心。

    第七条 市直有关行业部门和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协同推进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发展和监督管理。市级技术创新中心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目标,主要依托所在地高校、科研事业单位和企业建设。

    第八条 依托单位是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和运行管理的主体,主要职责是:

    (一)支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与发展,将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和基本运行经费纳入单位年度预算,提供人力资源、科研场所、仪器设备和成果转移转化等条件保障。

    (二)组织技术创新中心的申报、论证,制定运行管理,解决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运行中的有关问题。

    (三)聘任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及副主任,组建技术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

    (四)组织技术创新中心年度考核,负责日常监督管理,配合市科技局做好定期评估工作。

    (五)根据学术委员会建议,提出技术创新中心名称、研究方向、发展目标、组织结构等重大事项的调整意见,经牵头组建单位申报、推荐部门初审后报市科技局审核认定。

 

第三章 认定

 

    第九条 市级技术创新中心的认定,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

    第十条 技术创新中心牵头组建单位应当具有公认的技术研发优势、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具有广泛联合产学研各方、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合作网络的优势和能力。

    (一)在企业优势地位突出、行业集中度高、应用型较强的领域,主要由企业牵头,联合有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建设。

    (二)在主要由技术研发牵引推动、市场尚未培育成熟的领域,可以由具有技术优势的高校、科研事业单位牵头,有关企业作为重要的主体参与组建。

    (三)在多家企业均衡竞争、行业集中度较低的领域,由多家行业骨干企业联合相关高校、科研院所,通过组建平台型公司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方式,共同建设技术创新中心。

    第十一条 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牵头建设单位及参与单位在该产业领域有较大影响力,有优势明显的研发平台及研发能力,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或具有技术的引进与消化能力,具有高水平的研究开发和技术集成能力及相应的人才队伍。

    (二)能为解决产业发展瓶颈问题提供关键共性技术支撑,并具有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在本行业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专职研发人员不少于5人;拥有的研发设备原值总价不低于300万元,固定研发场地面积不小于300平方米,研究开发费用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

    (四)团队成员近5年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省、市、县(市、区)科技计划项目,或制定行业、地方标准;获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品种等成果5项以上。

    (五)拟申报认定的技术创新中心需围绕本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与同行业或产业上下游相关的高校、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建立稳定合作机制。

(六)已挂牌运行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纳入市级技术创新中心进行管理与运行,可根据实际情况择优优化整合。

第十二条 技术创新中心组建程序包括下发通知、申报受理、形式审查、现场考察、评审论证、认定批复等环节。

    (一)发布指南。市科技局按照技术创新中心总体布局下发通知。符合条件的依托单位组织填写《平凉市技术创新中心申请书》,经推荐部门审核后推荐至市科技局。

    (二)论证认定。市科技局组织专家评审论证,择优认定。评审论证环节包括形式审核、现场考察、专家评审论证等。通过评审认定的技术创新中心面向社会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下发认定通知。

 

第四章 运行与管理

 

    第十三条 牵头建设单位应当支持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和运行管理委员会,负责落实条件保障、日常监督管理和年度考核工作,协调解决技术创新中心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保障技术创新中心基本运行经费。

    第十四条 技术创新中心实行牵头建设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负责技术创新中心的全面工作。

    第十五条 技术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是其学术指导机构,负责审议技术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研究方向、重大学术活动、年度报告、开放课题等。

    第十六条 技术创新中心应围绕研究方向和重点任务,组织团队开展持续深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联合国内外优秀团队开展协同创新,承担国家、地方和行业的重大科技任务;设立自主研究选题,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研究;开展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发和更新改造,开展实验技术方法的创新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第十七条 技术创新中心应注重人才培养,积极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

    第十八条 技术创新中心应充分开放运行,建立访问学者制度,设立开放课题,吸引优秀人才开展合作研究;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国内外高水平研究机构和团队开展稳定的实质性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第十九条 技术创新中心应按照国家和地方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有关规定,将符合条件的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面向社会提供开放共享服务,普及科技知识。

第二十条 技术创新中心应加强知识产权的规范管理。在技术创新中心完成的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等研究成果均应标注技术创新中心名称;专利申请、成果转让、奖励申报等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加强数据、标本等科技资源的采集、整理、加工、保存,建设各类资源库。

第二十一条 技术创新中心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第五章  考核与评估

 

第二十二条 市科技局对技术创新中心进行定期评估。定期评估周期为3年。开放运行满3年的技术创新中心应当参加定期评估。

第二十三条 定期评估主要对技术创新中心3年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估内容主要包括:

(一)技术研发与行业引领能力。获得国家、省部级、市级、县(市、区)级奖励,主持制定国家(行业)标准、省级(地方)标准,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开发新产品(品种),在国内期刊发表一批有影响力的论文论著等为量化考核指标;

(二)技术转化与产业提升能力。主要以技术转化效益、横向课题经费、企业效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开放程度等为量化考核指标。

第二十四条 技术创新中心定期评估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根据定期评估结果,对技术创新中心进行优化整合和动态调整。考核评估为优秀的,优先推荐申报省级技术创新中心。考核评估不合格的,撤销市级技术创新中心资格。

 

第六章  

 

    第二十五条 技术创新中心统一命名为“平凉市XXX技术创新中心”。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原《平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附件:平凉市技术创新中心申请书


平凉市技术创新中心申请书

 

 

中心中文名称:                             

 

中心英文名称:                             

 

所属技术领域:                             

 

人:                                 

 

依托单位(公章):                           

 

推荐单位(公章):                           

 

建设地址:                                 

 

填报时间:                                 

 

   

 

 

 

 

平凉市科学技术局

 

                           


填报说明

 

1. 本申报书适用于申请认定平凉市技术创新中心。

2. 本申报书是申请认定平凉市技术创新中心的必要材料之一。申报单位应根据要求如实填写,无此项内容时填“无”,数据统一取小数后两位。

3. 申报单位及技术创新中心名称必须填写全名。

4. 申报书中的术语含义请认真阅读《平凉市技术创新中心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

5. “依托单位”指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单位;“推荐单位”指申请单位的主管部门或县(市、区)科技部门。

6. 正文中技术创新中心依托单位意见和推荐单位意见须加盖相关部门公章。

7. 申报书必须采用A4规格纸张双面打印,胶装。可以复印,但每份需加盖公章。附件部分首页需列出材料清单。


一、申报单位(依托单位)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

 

行政主管部门

 

通讯地址

 

邮    编

 

法人代码

 

所在地代码

 

单位法定代表人情况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 月

最高学历

身份证号码

 

 

 

 

 

联系人

 

电话(包括手机)

 

传  真

 

开户银行

 

账  号

 

信用等级

 

单位性质

□高等院校   □科研机构   □医疗机构   □其他

人员总数

其中本科及以上人员

其中研发人员

上年末资产总额

万元

上年支出总额

万元

上年度经费总收入

万元

其中:科研开发支出

万元

其中:政府资助总收入

万元

上年度交税总额

万元

技术开发总收入

万元

上年结余经费

万元

代表性研究成果及产品(针对申报研究方向)

获奖、应用及效益情况

1.

 

2、

 

目前已建相关平台名称

所属部门

1.

 

2.

 

二、拟组建技术创新中心基本情况

技术创新中心名称

 

申报时间

            年    月

通信地址

 

联系人

       

联 系

电 话

 

E_mail

 

组建方式

□独立组建 □联合组建

机构性质

□独立法人 □非独立法人

组建单位

建设地址

 

所属技术领域

 

主要研究

方向

 

 

近5年专利申请受理数(件)

 

专利授权数(其中发明专利数)(件)

 

中心人员情况

总  数

本科以上人员

管理人员

技术研究人员

高级职称

职工人均年龄

拟任中心负责人

姓 名

 

出生年月

 

专 业

 

职 务

 

职 称

 

最后学位

 

主要成就(限500字以内)

 

 

 

 

 

 

 

 

 

 

 

 

 

 

 

 

 

 

 

 

 

 

 

 

 

 

 

总投资

万元

已完成投入

万元

计划

新增

投入

合  计

万元

计划

新增

投入

来源

 

单位自筹

万元

设备投入

万元

依托单位投入

万元

运行费用

万元

主管单位投入

万元

研究费用

万元

市级科技专项

万元

 

 

政府其它资助

万元

 

 

其  他

万元

年度

经费

投入

计划

年  度

投入经费

用  途

来  源

第一年度

万元

 

 

第二年度

万元

 

 

第三年度

万元

 

 

省级科技专项经费主要用途

□购置设备  □改善条件  □运行费用 □研究课题 □其他

三、建设技术创新中心的目的及意义(从所属技术领域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组建技术创新中心的必要性、可行性;预期经济效益及对行业进步的推动作用;建成后对推动本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贡献等方面阐述)。

四、本领域国内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从国内技术发展水平、市场需求状况及从事本技术领域研究、开发和设计的优势单位水平比较等方面阐述)。

五、技术创新中心主要任务(从现有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相关技术领域开发、生产和转让情况等方面阐述)。

六、技术创新中心现有的工作基础及水平(从市内外影响和地位、近5年承担的重要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情况、在解决我市经济和推动行业进步等方面的贡献阐述)。

七、创新团队状况及培养人才的能力(从团队规模和结构的总体情况、技术带头人简介及其代表性成果、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阐述)。

八、开放合作与运行管理情况(从开放合作、日常运行管理、人员聘用及流动等方面阐述)。

九、组建及实施方案(从组织管理及运行模式、实现自我良性循环发展的机制、如何发挥在行业进步中的引领作用等方面阐述)。

十、技术创新中心依托单位意见(包括建设经费支持额度等)。

十一、推荐单位意见(包括建设经费支持额度等)。

十二、附件

1.技术创新中心固定人员名单(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或专业等主要信息,研究、技术和管理人员分别排列)。

2.拟任技术创新中心委员会名单(列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单位、研究方向等主要信息)。

3.技术创新中心近5年来承担的重要科研项目清单。

4.技术创新中心近5年来重要获奖清单(标注完成单位和人员排序)。

5.技术创新中心近5年来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清单。

6.技术创新中心近5年来授权专利清单。

7.其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 平凉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意见

下一篇: 关于印发《平凉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和《平凉市科技计划自筹经费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