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黄花乡立足资源禀赋,锚定“做优特色蔬菜、做强富民产业”的发展思路,精准发力,以设施蔬菜种植为主攻方向,让田间地头的“小芹菜”真正变成致富增收的“金钥匙”,书写着稳就业、促增收、惠民生的温暖答卷。
仲夏时节,走进黄花乡水磨村设施芹菜种植基地,一股清新的芹菜香味扑鼻而来,一排排整齐的芹菜长势喜人,叶片肥厚、茎秆粗壮,丰收在望。
黄花乡水磨村设施芹菜种植基地技术管理员郑国林说:“水磨基地是2月17日开始洽谈,进驻以后进展很顺利,乡村两级领导重视和鼎力支持,水、电、路这方面,包括大棚这些设施检修很到位,从目前来看长势很好。”
今年黄花乡招商引进了宁夏芹菜种植企业,依托其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丰富的市场经验,采取“温室育苗+大棚种植+空地复种”模式,在钢架大棚及棚间空地全部种植芹菜,通过科学的种植规划和管理,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规模化种植,为基地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黄花乡人大主席朱海龙说:“水磨村设施芹菜种植基地现有日光温室10座、钢架大棚110座,设施蔬菜面积243亩。目前基地已形成规模化芹菜种植矩阵,钢架大棚种植的芹菜已完成订单销售、即将上市,预计年产量达2000吨,产值预计达310万元。”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乡村两级还积极探索利益联结机制,依托“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鼓励基地优先吸纳本村群众务工,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目前,基地长期用工25人,短期用工40余人,群众年务工收入可达40余万元,户均增收55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