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的早熟苹果迎来丰收,当地通过科学种植和品牌打造,让小苹果成为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走进木林乡野羊村的矮化密植苹果园,红思尼克、大卫嘎啦等早熟品种的苹果已全面成熟,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果香四溢,沁人心脾。工人们穿梭其间,有条不紊地进行采摘、装筐,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甘肃建投木林园区生产主管王强强说:“甘建投木林园区野羊果园162亩,产量80吨,东北客商一斤4.5元的价格,已经订出,今天正在分选。今年大概能卖70多万元。作为第一年挂果(果园),产量还是比较不错。 ”
这片果园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木林乡野羊村村民李爱花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早熟苹果一上市,她就和其他村民一起到果园采摘苹果,每天能有 100 多元的收入, 让她的生活多了一份保障。
木林乡野羊村村民李爱花说:“平时农活不忙的时候就来果园干活,很方便,一年下来能挣一万多元,对家庭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
崇信产出的苹果品质优良,先后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中华名果"称号,通过优化品种结构,目前栽植的品种有30 多个,形成了早、中、晚熟科学搭配的产业体系,深受广大客商青睐。
吉林客商李春国说:“我是东北的客商,来崇信县收果两三年了,崇信的苹果各个方面都挺好的,我们东北还挺欢迎的,吃着口感特别甜、还脆。”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崇信县坚持“精品培育、单果增效、产业融合、全链增值”的发展理念,持续夯基础、调结构、强管理、拓渠道,小小苹果正成为富民强县的金果子。今年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 2.5 万亩,产量预计突破 4 万吨,全链产值可达 4.3 亿元,实现增加值 1.7 亿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