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崇信县街头,文明交通已成为这座小城最动人的语言。外卖骑手佩戴头盔规范骑行,快递车辆整齐停放在专属区域,“护学岗”民警风雨无阻守护学生安全。这份看得见、摸得着的文明与平安,正是“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在崇信越擦越亮的生动注脚。
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力军”,崇信县公安局坚持全警动员、全民参与,深入推行创城“九项机制”和文明交通劝导“六个一”工作措施,聚焦交通秩序整治、文明劝导与全覆盖安全宣传,将“绣花功夫”融入城市治理的细枝末节:在主次干道高峰时段、校园周边及易拥堵路段,民辅警定点执勤风雨无阻;在重点区域,“百米外远端管控”精准拦截违法,“定点+动态”模式严查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日均守护着百余次斑马线前的文明礼让。
崇信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城区中队中队长 甄明俭:“我们创新推进交通精细化管理,增设智慧停车位1266个、潮汐车位40个,协调23家单位开放内部停车场。实行“早7晚10”勤务,严查不挂牌、不戴头盔等行为,非机动车头盔佩戴率达97.6%。推行“七进”工作,上门办理非机动车挂牌1.8万辆,挂牌率达98.9%。”
当暮色降临汭河两岸,闪烁的警灯又化作守护平安的“夜明珠”。崇信公安构建起立体化治安巡防体系,采用车巡、步巡、定点执勤相结合的方式,高频次覆盖人员密集场所、娱乐街区、夜市摊点,让安全感充盈在每一条街巷。
居民黄小会:“如今夜晚出行安全感满满,街头巷尾随时能看到闪烁的警灯和巡逻的警察,尤其是在步行街、夜市、商场等等这些人流量多的地方更是如此。”
在重大节庆节点,“武警+特警”联勤力量筑起铜墙铁壁;依托“警调对接”机制和“红黄绿蓝”四色风险预警管理,578起潜在风险被成功化解在萌芽状态。从危爆物品、寄递物流的严格监管,到宾馆酒店、娱乐场所、夜市摊点的隐患排查整治,一张密织的安全网络为全县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崇信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邵金宝:“近年来,崇信县公安局以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目标,通过科技赋能、机制创新、群防群治等多维度举措,打造了“社会治理一张网、民生服务一条链”的社会治安治理体系,全县治安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2.08%,有效提升了社会治安水平,优化了城市文明形象。”
记者手记:从斑马线前的自觉礼让,到校园门口的执着坚守;从车水马龙间的井然有序,到万家灯火下的安宁祥和。崇信公安以“绣花”功夫,用坚实的平安底色托举起民生幸福,让崇德向善的城市品格与平安和谐的幸福图景,在这座陇东小城深深扎根、璀璨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