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基层首诊制度,积极响应医疗资源均衡化布局的号召,崇信县新窑中心卫生院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依托,以“万名医护下基层”和“柔性帮扶”为抓手,通过人才互通、技术共享、服务联动等举措,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可及性,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困境。
一、强化县域医共体支撑,推动优质资源“沉到底”
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契机,与县级牵头医院建立紧密协作机制,借助专家定期坐诊、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多元模式,实现医疗资源精准下沉。通过专家亲临指导治疗、查房、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全面提升基层医务人员专业技能和行为规范。实现心电、影像、检验、消供局域共享,补齐人才和设备短板问题,推进检查诊断救治互通,开通绿色转诊通道,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基层首诊—快速转诊—康复回基层”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极大提升了患者就医的便捷性和满意度。
二、创新人才互通机制,激活村医队伍“内动力”
为有效破解村医技术薄弱难题,新窑中心卫生院推出“村医上挂、乡医下派”举措直击村级诊疗水平不高,信息化系统应用不熟练等痛点。有计划地安排村医到卫生院参加每月4天“跟班轮训”,由县级专家和院内骨干进行“一对一”指导,重点强化慢性病规范治疗、急救技能和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选派卫生院的全科骨干医师定期下
沉至3个村卫生室开展驻点帮扶、坐诊带教、健康宣教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选派口腔、中医、护理专业5名业务强人继续前往上级医院强化学习。截至目前,实现村医人均年龄达到40岁,执业医师比例达到50%以上,大专学历50%以上,卫生院8名临床医生均完成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级及以上职称同比增加120%。
三、深化“万名医护下基层”,柔性帮扶“暖民心”
结合“万名医护下基层”行动,联合县级医院组建多学科帮扶团队,针对心血管、一级手术、妇科等基层薄弱科室,开展“点单式”技术指导、上门随访和健康讲座。通过柔性帮扶模式,县级专家与我院3名医务人员结成“师带徒”关系,面对面传授临床丰富经验,并指导完善质控管理、疑难病例等。活动开展以来,累计服务群众260人次,开展专业知识讲座3次,有效推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促进规范化水平迈向新高度。
四、建强基层能力短板,便民服务“零距离”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的便捷医疗服务。柏家沟村村民张大爷感慨道:“现在卫生院专家多了,村医技术也好了,我这老毛病在家门口就能治好,真是省时又省钱!”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窑中心卫生院不断增加新设备,拓展新技术,诊疗病种增加到149种,门诊量同比上升21.9%,患者满意度达98%,基层首诊率稳步提升,充分彰显了我院在优化医疗服务方面的显著成效。
下一步,新窑中心卫生院将持续深化县域医共体协作,进一步完善人才互通长效机制,以提升医疗技术、优化服务质量为核心,全力打造群众信赖的“家门口”健康守门人,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筑牢坚实的健康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