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公路段】内外兼修提技能 精准帮扶筑平安——平凉公路发展中心赴崇信公路段开展防汛应急技术帮扶

为切实提升基层单位防汛应急处置能力,筑牢汛期公路安全屏障,7月中旬以来,平凉公路发展中心派出防汛应急技术帮扶组,深入基层单位开展实地帮扶行动。7月24日,技术帮扶组一行到达崇信公路段,通过“外业排查+‘叫应’机制落实+交流提升”三位一体专项指导,助力崇信公路段完善防汛机制、消除安全隐患,为安全度汛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外业排查:重点设施“体检”除隐患。帮扶组首站奔赴桥梁、隧道及高风险路段,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汛期降雨量较大,桥梁防洪标识一定要做到应设尽设”,在小宏桥隐患排查现场,技术帮扶组提出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设置防洪标识,通过科学监测手段,实现“监测-预警-避险”闭环管理,构建立体防汛体系。同时,桥梁河床清淤工作要做到应清尽清,为汛期桥梁全安全运营提供核心保障;在崇信隧道,技术帮扶组重点实地查看了崇信公路段在隧道养护中的创新举措猫眼道钉与脆性瓷砖监测法的应用效果。对于创新举措的后续效用发挥和推广应用提出了战略性意见。要求崇信公路段根据后续监测效果,结合隧道群养护实际,扩大应用范围,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方案,推动全中心隧道养护提质升效;在G312线K1797+300-K1797+600风险点处,崇信公路段技术人员利用无人机技术为帮扶组一行实地演示了巡查过程,讲解了利用北斗卫星高精度定位+地面多传感器协同监测的方法,防范路堑高边坡粉质黏土易导致中小型滑坡隐患的具体过程。从隧道行车安全的创新性提升,到桥梁结构隐患的前瞻性捕捉,再到风险隐患点的重点排查,此次技术帮扶不仅显著提升了崇信公路段路网基础设施的安全韧性,更为汛期公众出行铺就了一条更加安全、畅通、可靠的民生通道。

以“应”防险:叫应机制穿透直达提质效。帮扶组同步对严格落实交通运输部构建“1+1+N”汛期公路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体系及“三管三应三落实”刚性要求,落实落细汛前“六个到位”和汛期“四个及时”目标任务情况进行“全面体检”。详细了解了“叫应—响应—反馈—追踪”闭环管理流程落实情况,查看了日常巡查、经常检查记录和防汛应急预案等资料和重点防汛物资储备情况。要求进一步明确主要责任人响应时限与动作要求,确保风险信息“发得出、收得到、叫得应”,指令执行“零时差、零延误、零偏差”。

业务交流:经验共享“聚力”促提升。防汛应急技术帮扶结束后,还组织召开了业务交流会。帮扶组就监测预警与信息报送、风险隐患排查巡查、“叫应”响应机制、分级分类交通管控等汛期核心业务进行了经验分享和业务指导。段巡查应急站职工也就严格执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制度,按照红、橙、黄、蓝不同暴雨等级加密巡查频次等应急巡查工作进行了分享交流。

崇信公路段管养着平凉境内国省干线公路数量最多、长度最长的隧道群,防汛保畅压力大、任务重,此次防汛应急技术帮扶通过“外业查隐患、叫应强管理、交流促提升”的闭环模式,为下一步防汛保畅工作精准发力、平稳度汛明确了方向。该段将持续推动帮扶成果落地,定期开展“回头看”行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人防”要求精准落实于“响应、巡查、管控”的每一环节,推动防汛能力再上新台阶,全力保障汛期公路安全畅通。

上一篇:崇信县各部门各单位传达学习县委十六届十次全会精神(第一期)
下一篇:【县农业农村局】普法“零距离” 政策“润民心”——崇信县多措并举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送法下乡”暨农村改革政策集中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