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崇信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丰富的文旅资源,将文化旅游作为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桥梁,积极探索创新,绘就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壮美画卷。
以文化为“媒”,共筑各族精神家园堡垒。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贝的文化活动。春节期间,在李元谅广场举办“芮鞫百姓大舞台”戏曲展演,让群众在家门口感受戏曲文化魅力;各社火队也在大街小巷、李元谅广场进行集中表演,舞龙舞狮、赶毛驴、秧歌、彩车方队等民俗表演精彩纷呈,释放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点灯背猴"这一省级非遗项目,展现了传统文化内涵。围绕重大节庆,开展惠民文化活动200余场次,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欢歌载舞贺新春"等主题活动13场次,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为空巢老人等群体送书法作品、春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社区生活,激发各族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以阵地为“点”,搭建各族交流互鉴平台。注重文化阵地建设,通过打造“同心家园”“红石榴社区”等民族团结示范社区,为各族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依托梁坡水街、龙泉寺景区、槐荫赵湾、公刘文化广场等11个A级景区、公众场所、人员密集区域,打造主题展厅、景观雕塑、宣传标语50余处,高标准布设了文化三馆、保至善
烈士纪念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2处,结合红色主题教育、青少年研学等活动,讲好民族团结故事,着力构建与红色资源融合的多元娱乐场景,持续打造共建共享文化惠民服务品牌,加快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完善文化活动和图书服务网络,推进文化资源向乡村延伸,提升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各族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
以活动为“线”,点燃各族共同发展引擎。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有力抓手。连续举办甘肃崇信发展大会6年,吸引省内外企业来崇投资兴业,推动招商引资和宣传推介走深走实,为崇信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活力。利用文化旅游节、生态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全面展示崇信人文景观、良好风貌等,推出旅游特色产品和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在龙泉寺、华夏古槐王等景区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元素,突出地方文化符号和形象,吸引周边市县各族群众前来观光旅游,促进各族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形成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
以产业为“基”,夯实各族共同富裕根基。注重扩大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培育农文旅新型消费模式,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文旅产业建设,紧盯国家区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打造陇东南文旅康养基地战略机遇,抓建核心景区,将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打造了锦屏镇梁坡村美食度假型、黄花乡黄花塬村研学拓展型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典型,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改善。通过“文旅+”模式,推出槐米茶、婚轿、根雕、剪纸等特色旅游产品, 吸纳当地群众参与建设、参与经营服务,为各族群众在“家”就业拓宽新渠道,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共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