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康王庙简介
武康王庙,又名李元谅寝宫,俗称城隍庙,位于崇信县城东街。据县志记载,崇信人民因其“开拓疆土,修筑镇城,德彼民生,感恩王功”而于唐代贞元十三年以前在县城东门外一里许建祠塑像,春秋祭祀。
宋绍圣四年(1097年),崇信知县王需重新修缮庙貌。
明洪武三年(1370年),县民李斗等人迁建城内。
天顺七年(1633年),崇信知县吉泰将原庙址内四根宋、元时期镌刻石柱移入,建亭于殿前。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崇信知县以塑像主次不当,又未能变更,将大殿改为寝宫,另建正殿于前。
崇祯六年(1633)兵燹 殿亭俱毁,仅剩寝宫。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崇信知县陈兆康修缮大殿,并重修献殿、钟鼓楼、戏楼、山门、东西牌楼等,文革期间具毁。
1985年崇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3月29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省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11月国家文物局报国家财政部批准列入“十一五”项目库。
武康王庙大殿为木结构,坐北向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拜殿为砖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一间,是一座前后开敞的卷棚顶小殿。
2001年5月甘肃省文物局对武康王庙及拜殿进行了半落架维修和迁建。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武康王文化产业园基本情况
武康王文化园是以武康郡王李元谅为文化品牌,在充分挖掘崇信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武康王庙建筑艺术进行传承和复兴,逐步扩展形成的文化产业园区。该项目概算投资1.6亿元,占地面积150亩,2019年编制完成修建详细规划,主要包括一心(即以武康王庙核心区为文化园中心)、五片区(即武康王庙核心区、军事体验区、商业综合区、滨河景观区、文化教育区),共分两期实施。
一期工程武康王庙环境整治已完工,完成投资1070.1万元,实施了边坡防治、周边美化亮化及安全防范系统、防雷保护工程、消防系统工程;修建卷棚顶仿明清四合院一处二十间、悬山大门三间(建筑面积406平方米)、围墙75米、院内埋设排水管道550米、地面渗水砖1700平方米,硬化消防通道及回车场889平方米,修建智能停车场1170平方米(停车位24个),栽植景观苗木510棵,完成绿化2900平方米,布设展馆45平方米。2021年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二期工程武康王文化园修建正在做前期准备,待武康王庙保护规划经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后组织实施。二期项目完成后将与龙泉寺景区遥相呼应,成为我县主要旅游景点之一,对于壮大我县旅游品牌及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